首页  >  文化产业

湾区“探宝觅踪”,激荡向上向善力量

发布时间:2023-05-25 10:08:52 | 来源:南方都市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杨俊康

原标题:湾区“探宝觅踪”,激荡向上向善力量

粤港澳大湾区蕴藏着多少灿烂的民间文化遗产?

南方都市报、N视频重磅推出的8集纪录片《探宝觅踪——寻找湾区民间文化力量》之第一季“民间博物馆”,揭开了这个谜底。

纪录片邀请了文化、艺术、建筑、体育等多领域名人,让他们以湾区文化探寻官的身份,一同探寻珍藏于岭南大地的民间文化宝藏与包罗万象的岭南文化内涵。

事实证明,这是一次如入宝山、大放异彩的文化探寻。

海上丝绸之路如何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一代一代粤商们借助海上丝绸之路,怎样不断引领岭南商贸勇攀高峰,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提供了丰富的答案。

“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广东粤剧院院长曾小敏循着苏东坡的足迹与诗句,探访东江民俗文物馆、东坡纪念馆等,追溯东江民俗文化之源,看东江流域文明如何在千年流传中,仍旧散发兼容共生、个性独特的魅力。

时尚博主黎贝卡则带领大家寻访“千年绣色”。千年粤绣,融汇中西审美趣味,在针线中串联起古今人对“美”的理解。粤绣所描绘的风土万物,既是岭南,也是东方……

人类在不断地创造文明,然而无论多么辉煌的文明,都可能被历史的烟尘湮没。重现历史,让文物说话,保证文明不被时间永久隔断,博物馆就是我们重新进入历史的最佳通道。

广东拥有丰富的博物馆资源。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日前发布的《广东省2022年度博物馆事业发展报告》披露,广东的博物馆数量保持全国第二,博物馆数量和质量也居全国前列。而作为省内博物馆资源最集中之地的珠三角地区恰在粤港澳大湾区之内,而且质量方面的优势更加明显。再加上港澳地区的众多博物馆,大湾区的博物馆绝对称得上群星闪耀。

博物馆有很多宝贵文物甚至“国宝”,它们实证了中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也见证了世界互联、文明互鉴的交流史。在坚持保护第一的前提下,如何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探宝觅踪》节目就是一次成功的探索。

这是因为纪录片形式够新颖。不同身份的文化探寻官,各自有着巨大的圈粉能力,足以吸引各类人群加入这次文化探宝。

也因为内容堪称厚重。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而岭南民间博物馆中的珍贵藏品数不胜数,几乎每个博物馆都可以拿出自己的“镇馆之宝”,让观众为之惊叹。

当然,更因为节目打开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文物是“死”的,又是“活”的。通过这次探宝,不仅是岭南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仿佛来了一次生动的再现,观众从各种珍贵文物中也真切感受到了岭南人自强不息的气质,并深深为之感染。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视察,要求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赋予粤港澳大湾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新的定位,为深入推进大湾区建设进一步指明前进方向。

站上新方位,湾区人需要有全新的精神风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要发扬中国文艺追求向上向善的优良传统,用思想深刻、清新质朴、刚健有力的优秀作品滋养人民的审美观价值观,使人民在精神生活上更加充盈起来。

不仅是文艺作品,历史文物同样可以起到感染人、陶冶人的作用。这实际上也是让文物“活”起来的应有之义。

站在“一点两地”的历史风口,畅想粤港澳大湾区深不可测的前景和未来。一个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其崛起背后必定是文化的积淀、文明的厚植。民间的器物、古老的珍品,毕竟只是曾经的历史见证。数千年文明烙刻下来的文化人格、精神特质、心理结构,才真正使我们拥有立足湾区、面向世界的自信和底气。

如何激发蕴藏在湾区儿女身上的无穷创造潜能,如何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如何以广博胸怀推进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从而让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文化融入生活日常,形成更加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这才是“探宝觅踪”的深层内核,也是共建人文湾区的题中要义。(南方都市报社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