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介绍

柳塘斋说瓷:雍正粉彩及其仕女图

发布时间:2023-06-29 15:08:03 | 来源:中国民藏 | 作者:杨一平 | 责任编辑:杨俊康

【编者按】


随着时代的发展,民间收藏者们已经由单纯的“收藏”转变为“研究”。他们个人的习得过程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文化观察视角。本栏目致力于记录这些民间收藏者的故事,展示他们如何通过收藏品进入文化探索的世界。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让读者了解到,收藏不仅仅是物质的积累,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理解和对世界的感悟。希望这个栏目能够激发更多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以及对中国民间收藏业态的关注。同时,我们也郑重提醒,栏目文章仅作为民间收藏爱好者的内容呈现,藏品真赝请读者自辨。


柳塘斋说瓷:雍正粉彩及其仕女图

杨一平

image.png

清代雍正粉彩,它是陶瓷艺苑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粉彩瓷的兴起与发展,与雍正帝本人的审美爱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雍正帝四十五岁才登基,在漫长的皇子生涯中,淘炼成极高的文人气质,他集儒道佛为一身,博览群书,形成极其高雅的审美情趣。康熙五彩热烈而奔放,无层次之分,这些与偏于阴柔的雍正审美格格不入,因而,由康入雍后,对御窑厂釉上彩的变革就势在必行。雍正帝知人善任,先后派了两位人才:年希尧,唐英,掌管御窑丆,担任驻厂协理官,在短期内即实现了釉上彩工艺的重大变革。  

image.png

image.png

粉彩一词,最早出现于清光绪寂元叟所著的《陶雅》一书,"康熙彩硬,雍正彩软。软彩者,粉彩也。彩之有粉者"。根据研究,粉彩由珐琅彩进化而来,珐琅彩不透明,而粉彩透明,原因是彩料中掺入了一种名为玻璃白的白色彩料,这种玻璃白内含砷,具有乳浊效果,用这种彩料绘画,经780度低温烘烤,色泽粉润柔和,凝厚晶莹,更接近于国画中的皴染。

中国仕女画指的是皇宫贵族妇女的人物画像。最早的起源于战国时期,经历多个朝代的变迁,古代仕女图作为一个独立的绘画体系,在六朝时期正式诞生。画像描绘的对象一般来自诗词赋等文学作品,不以貌取人,而是以德为先,蕴含道德信条,注重精神气质。不同时期的仕女画还反映了女子的社会地位。比如,唐代妇女的地位高,画中的女子体态丰满健壮,气质优雅,雍容华贵,显得奢华。唐五代以后,美女就开始向纤瘦娇媚方向发展了,如《韩熙载夜宴图》。到了明清以后,妇女受封建礼教束缚越发严重,社会地位也极度下降。  

image.png

雍正时期的仕女画在动态上就显现了柔弱特征,仕女的眉毛都采用倒挂的"八字眉",突出人物的落寞哀愁,楚楚可怜。脸型也比较清瘦,没有康熙时的丰满,发髻也变得矮小。  

image.png

雍正朝留下的仕女人物画瓷器相当稀少,图上展示的一件雍正粉彩抱月瓶,其两幅画片具有典型意义。仕女的神态忧郁,衣着豪华,旁边的多宝格上陈设的器物丰富多样,有富贵奢华之气。贵气的仕女倚坐在斑竹的桌椅前沉思。为什么都是斑竹?这一画稿来源于宫廷十二美图。"斑竹一枝千点泪,湘江烟雨不知春",用湘妃竹典故来寓意仕女的多情。用博古陈设来显示仕女的多才多艺。仕女,甚至是怀有身孕的仕女,旁边有多个儿童绕膝攀玩,反映的是"三纲五常",相夫教子的礼教制度,也从不同侧面暴露了那个时代的妇女地位。

image.png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