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家

民藏杂谈 | 陈逸民:柴窑窑址的“北地”之争

发布时间:2023-10-30 09:20:24 | 来源:中国网 · 中国民藏 | 作者:陈逸民 陈莺 | 责任编辑:杨俊康

【编者按】

我们相信,每一个收藏故事,每一个文化思考,都承载着中国的历史与文化精神。我们致力于寻找、保护并传承这些丰富的文化记忆,让每一个角落的收藏故事都被听见,让每一份珍贵的文化探索都被尊重。在策划方向上,我们注重独特性、知识性和趣味性,邀请民间收藏家分享思想,向历史大胆发问。在《民藏杂谈》栏目,我们希望读者能找到历史的线索,文化的密码,生活的智慧。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与中国网中国民藏频道立场无关。

柴窑窑址的“北地”之争——耀州窑说

陈逸民 陈莺

一、耀州窑说

柴窑是个传说,它的窑址“传”在现今郑州一带,它的制作年代“传”在五代晚期,至今还没有一件被公认为柴窑瓷器,我国陶瓷史上最难解的谜团,吸引了不少中外人士,他们试图解答这样的斯芬克斯之谜,其中不乏民间的收藏爱好者,更多的是主流文博界的学者,谁能和汪庆正一样,碰到一个王留现,从而解开这个谜团,名留青史呢?

郑州附近的相关县郊,经常会出现寻觅的探访者;新闻媒体也不住的推波助澜;有关的学术会议一个接着一个召开,有的甚至已经下着结论,仿佛柴窑遗址的发现已经指日可待。

我们就来看看相关的报道。

最有权威的会议,应该是故宫参与的“第二届中国柴窑文化高层论坛”。这个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会议,由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西安柴窑文化研究所、铜川市文物旅游局主办,西北大学文化遗产院、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西安博物院、《收藏家》杂志社、中国艺术与考古研究所、耀州窑博物馆协办,陕西秦煤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承办赞助。阵容相当庞大,其中不乏权威学术单位和政府相关部门。

会议结束时,由故宫的吕成龙先生宣读了会议的总结。为便于讨论和让读者们了解柴窑探索的全貌,我们把这个总结全文转载,以飨读者(文中第六点我们把其转为粗体字)。

各位代表:

下午好!

经过两天紧张、有序、认真、严谨的研讨,“第二届中国柴窑文化高层论坛”现已顺利完成活动的各项议程,即将落下帷幕。现在,我受大会组委会的委托,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

本次活动主要有两项内容:一是举行新闻发布会,二是举办学术研讨会。

2012年11月3日上午,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重庆厅,隆重举行了本次论坛新闻发布会。来自北京、陕西、台湾、广东、江苏、浙江、内蒙古自治区、辽宁、河南、河北、深圳等地的近80位领导和专家、学者出席了新闻发布会。

2012年11月3日下午至4日全天,论坛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金台饭店九层会议室隆重召开(5日安排参观故宫及博物馆)。会议室内陈列了200多件(片)唐代秘色瓷、五代天青釉瓷及宋代五大名窑瓷器标本和完整器物,供与会代表们对比观摩。

本次会议共收到与会代表提交的学术论文29篇,共有20位代表在大会上做了学术发言,内容涉及有关柴窑的文献考证、各地墓葬、塔基、遗址出土文物研究等。代表们在发言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向大家详细地介绍了各自在柴窑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在每位代表发言过程中和发言后,不时有代表提问,发言者和聆听者之间展开了很好的互动,会场气氛既严肃又活泼,取得较好的效果。特别是一些新的发现和证据引起大家极大兴趣,并得到大家的认可。代表们一致认为,此次会议开得很好,获益良多,不虚此行。特别是看了在会场展示的与柴窑研究有关的高质量的五代至北宋初耀州窑天青釉瓷标本后,代表们都感到大饱眼福。而一些首次看到这些标本的专家、学者更是对一千多年前的耀州窑能够烧造出如此精美绝伦的天青釉瓷感到惊奇,对其赞不绝口。归纳起来,本次会议取得以下成果。

一、认为应本着更加严谨的学术态度,进一步加强对有关五代史、宋代史记以及柴窑文献的研究解读,纠正以前认为“揭秘柴窑必须要有一方柴窑碑记出土”的误导,对一些问题要做符合历史事实的合理解释。建立起“理论与历史事实真相印证、文献与北地历史建制印证、记载与天青釉色实物印证、实物与五代末北宋初年限印证、年限与窑址考古发掘印证”的揭秘柴窑的科学证明体系。

二、要重视五代耀州窑青瓷的断代研究。应在进行更深入细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更多地去寻找证据,并运用“对比分析”、“逐一排除”的新方法来揭秘柴窑。她应该是“唐代秘色瓷”与“宋代汝窑瓷”之间最美的天青釉色瓷器。

三、郭沫若先生曾考证“北地郡”延续设置到隋代,但新发现的“唐故北地郡”墓志和清代乾隆《续耀州志》中当地《重建文正书院碑记》有关范仲淹“守北地”的记载,则证明“北地”的称谓在延续使用至唐、宋、明、清时期,而北地郡所辖范围包括现在的耀州窑遗址所在地。窑址发掘报告证明五代末耀州窑在全国首先创烧天青釉色瓷器。

四、从故宫博物院所藏四张耀州窑窑神碑拓片中,新发现了耀州窑建窑神庙祭祀窑神“创自周”的记载。这里的“周”应指五代后周。而且碑文中还提到“至五年、至宋,迄今重修”。其中“至五年”的提法恰与柴荣即帝位5年多的时间相吻合。而“至宋,迄今重修”则说明曹昭《格古要论》所记“世传”不是“世间传说”的意思,而是“世世代代传承有序、延绵至今”的意思。

五、经查,故宫博物院也收藏有数件五代末至北宋初耀州窑天青釉瓷器。

六、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从目前所掌握的文献和实物资料看,在众多柴窑说法中,唯有五代末北宋初耀州窑天青釉瓷器中的精品与文献中有关柴窑瓷器特征的描述相符合。

各位代表,随着新的文献和实物资料的不断发现,我们欣喜地看到,在2010年成功举办“首届中国柴窑文化高层论坛”的基础上,这届论坛又有了不少新的碑刻证据发现,取得了不少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建立一套了尊重历史事实又相互印证的科学证明体系,为揭秘柴窑铺平了道路,将柴窑研究推向更科学、准确、符合历史真相、有窑址发掘支持的高度,我们深信,只要大家以文献记载为依据,以历史事实为印证,以北地生产为线索,以天青实物为证据,以窑址考古为依托,运用“对比分析”、“逐一排除”方法,“柴窑”这一千古之谜一定会在不远的将来被揭开。

最后,预祝各位代表身体健康!阖家幸福!返程一路平安!

吕成龙

2012年11月4日

这个结论的第六条,用“唯有”这样的字眼,肯定了陕西的耀州窑“天青釉瓷器中的精品与文献中有关柴窑瓷器特征的描述相符合”。

这个总结一经发表,在文博系统和收藏界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大多数学者和收藏爱好者都持不同的意见。

一时间舆论哗然,这个结论虽然刊于2012年12月7日的《中国文物报》,再加上故宫的权威,都没有让争议平息。后来这个结论好像很少有人提及,十多年过去了,耀州窑就是柴窑的所谓结论并不让人信服。

二、新密说

无独有偶,相关的会议郑州也召开了至少两次。参加者也不乏学界大佬、政府要员以及收藏爱好者。2008年10月,郑州晚报就做了关于柴窑的报道,我们也择要转载如下:

消失千年的柴窑就在新密?

来源:郑州晚报 2008-10-23   

晚报记者熊堰秋 通讯员杨建敏

本报讯记者从新密市有关部门了解到,在牛店镇月台村,一个大型古瓷窑遗址近日被发现,文物考古专家称,这个大型古瓷窑遗址,有可能是五代后周的御窑柴窑所在地,该大型瓷窑遗址的发掘,将有望破解消失千年的柴窑之谜。

据文物考古专家介绍,五代后周时期,周世宗柴荣创烧的柴窑,烧出的瓷器滋润细腻,技艺精绝,位列宋代五大名窑“钧、汝、官、哥、定”之前,为诸窑之冠。但柴窑产品有限,传世极少,有“片柴值千金”之说。柴窑的具体烧造地点更是成为千古之谜。

柴窑窑址至今尚末发现,一般认为在河南郑州一带,如《陶雅》说:“柴窑出河南郑州。”《陶雅》亦称:“后周都汴,唐属河南道……柴窑,当即在其都内。”

此次出土的月台瓷窑遗址,位于新密市牛店镇月台村,是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和新密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发现的,总面积150万平方米,遗存有古窑址数十座。经试掘,文物专家发现了丰富的文化遗存,出土的部分器形规整、器表光滑、器壁厚薄均匀、胎质坚硬、釉色优美、玻璃质感较强的青瓷器,为探寻五代柴窑提供了重要线索。此外,专家还考证出,据月台村柴窑村民组柴氏家谱记载,此地窑址即为后周柴窑所在的方位。

新密市月台瓷窑遗址为五代至宋瓷窑遗址,这对研究河南瓷窑由北向南发展的过程,及钧窑、汝窑的发展源头,探讨中国瓷官窑的起源等热点问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今年8月份,月台瓷窑遗址已被公布为我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郑州日报也同时做了相关的报道。从河南的新闻媒体的报道可以看出,他们还是采取比较谨慎的态度,所选用的都是“有可能”“有望”等词组。当然,其对柴窑遗址在河南的可能也是迫切期待。

当得知河南媒体的相关报道后,我和我的学生分别去了新密市的牛店镇下辖的行政村月台村的自然村柴窑村。2010年,范霖霖因生活在新密附近的新郑市,就近探访了柴窑村。2011年,我在郑州航空管理职业学院一个教授的陪同下,也去探访了这个传说中的柴窑村。在当地镇领导的陪同下,和月台村的村长及柴窑村的村长合了影,也踏上遗址兜了一圈,遗憾的是,没有找到和传说中的“色如青,薄如纸,声如磐,明如镜”相匹配的瓷片和残器,更不要说完整的器型了。我们没有发现期望中的和柴窑相关的瓷片、残器、窑具,但发现了疑似的窑址。我们没有发现,并不等于当地没有疑似柴窑瓷片、残器、窑具甚至完整器的发现。

我们赞赏河南文物部门的谨慎态度,他们在这个遗址树了一块文物保护的碑,这块2008年3月树立的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明明白白写着“月台柴窑唐宋瓷窑遗址”。

三、郏县说

当然,柴窑可能是越窑甚至是湖田窑的说法,也不乏其人。因为这两种说法,和“北地”之说有着明显的差异,况且这两种窑口的瓷器和传说中的柴窑12字口诀,也有着不同,所以我们就不讨论越窑和湖田窑瓷器可能是柴窑瓷器的议论。

可见,柴窑遗址的地望,各地大有争夺之势,其中以陕西和河南最为强烈。

2023年10月在平顶山市召开的柴窑研讨会,以王少天为首的洛阳团队,根据他们多年的寻觅,又提出了新的地望,这就是平顶山市下属郏县的安良镇。他们在当地发现了类似的瓷片、残器、火照和窑具,也发现了馒头窑的遗址。会议组织了安良镇的实地探访。这次会议后发表的纪要中,与会代表“专程赴郏县考察了疑似唐五代后周御制柴窑遗址现场”。这个纪要在阐述遗址时的用语是谨慎的,这也反映了参加这次会议的专家学者的严谨态度。

其实,早在2021年3月的洛阳会议上,这个团队和会议参与者,已经达成的“洛阳共识”,其中就写下了以下几条:

一是认为在河南郏县发现的疑似柴窑遗址基本符合历史上五代后周时期的窑址特征;

二是发现了有世宗御窑款识的疑似柴瓷实物;三是可以将疑似柴窑遗址方位报告河南省有关文物部门,建议尽早发掘保护;

四是建议河南省有关部门考虑在洛阳设立柴瓷柴窑文化研究会暨中国柴瓷研究与国际交流平台,每双年在洛阳举办一次柴瓷柴窑学术研讨,邀请海内外柴瓷研究者参会,为洛阳创建“国际人文交往中心”作出贡献;

五是建议设立国家或河南研究与保护柴瓷柴窑基金,征集民间与柴瓷柴窑有价值的相关实证文物,以便今后深入开展柴瓷柴窑研究与保护工作。

洛阳共识也是十分谨慎地得出疑似的结论。柴窑遗址的寻找,当然要以文献为参照,更应以实物为依据。科学的发掘才是寻找柴窑遗址的正解。洛阳共识的第五条,正是与会专家学者的呼吁,他们反映我国学人对解答柴窑谜团的迫切愿望。

我们在这里列出被怀疑为柴窑遗址的五种答案:一般认为,把景德镇湖田窑和浙江越窑作为柴窑遗址的可能性微弱,剩下河南两处和陕西一处的争议现在还不能下确切的定论。而持河南作为柴窑遗址的可能性的学者较多。但是,严谨的学术研究绝不是会议的表决,不能以少数服从多数的数学来决定柴窑的地望,它必须以大量的物证和科学的发掘。

我们期待!

我们的相关文章发表以后,受到广泛的关注,许多爱好者给我们发来了微信,阐述他们对柴窑遗址地望的观点。我们对所有柴窑研究会者都抱有感激之情,他们的热忱一定为让我国的柴窑研究逐渐接近真相。

我们还是期待着!


编辑:杨俊康

统筹:庄洪海

校对:曾爱兵

审核: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