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家

收藏品鉴 | 疑似柴窑瓷器的残器

发布时间:2023-11-20 17:03:26 | 来源:中国网 · 中国民藏 | 作者:陈逸民 陈莺 | 责任编辑:杨俊康

【编者按】

随着时代的发展,民间收藏者们已经由单纯的“收藏”转变为“研究”。他们个人的习得过程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文化观察视角。本栏目致力于记录这些民间收藏者的故事,展示他们如何通过收藏品进入文化探索的世界。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让读者了解到,收藏不仅仅是物质的积累,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理解和对世界的感悟。希望这个栏目能够激发更多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以及对中国民间收藏业态的关注。同时,我们也郑重提醒,栏目文章仅作为民间收藏爱好者的内容呈现,藏品真赝请读者自辨。


疑似柴窑瓷器的残器

陈逸民 陈莺


在瓷器收藏中,许多明智的收藏爱好者喜欢收藏各种窑口的瓷器残件。瓷器残器的收藏,花费不多,有的甚至不要花钱,古玩商为了拉住客户,往往会把他们视为不值钱的残器赠送给喜欢残件的收藏爱好者。对于一些资深的收藏爱好者来说,或者说对于一些有志于学术研究的收藏爱好者来说,残缺的瓷器往往是他们梦寐以求的收藏品。因为瓷器的残缺件上依然能够看到不少各种窑口的信息,它们对于了解窑口了解瓷器都有着很大的价值。

下面列出的一些疑似柴窑瓷器的残件,来自于三个不同的收藏爱好者,这些残缺件能否告诉我们这些疑似柴窑的东西是否隐藏着五代后周的瓷器生产的信息呢?

image.png

图片1

image.png

图片2

image.png

图片3

我们先展示2023年10月在平顶山会议上的疑似柴窑的残缺件。图1至图3是一件天青色八棱贯耳瓶的残器及其说明牌。从器型上看,这类贯耳瓶在北宋时生产得最多,这种贯耳的瓶子,最早可以溯源至良渚文化时期(参阅拙作《从宋官窑论瓷器神韵和意蕴唯一性》,载“西高第里”公众号和《收藏鉴定与鉴赏》杂志),而在两宋达到鼎盛。而五代后周时的造型,稍微偏瘦,北宋后逐渐胖起来。而图1和图2的贯耳瓶的器型吻合时代特征;从瓶口的缺口处可以看出,其胎体至密,胎质细腻,胎薄而白,和文献中的“四如”中的“薄如纸”相吻合;况且,这件残缺件的釉色,就是传说中的天青色,和汝窑的天青色相似而胜于汝窑。因此,这样的残缺件对我们了解柴窑了解柴窑的完整器有相当不错的帮助。

image.png

图片4

image.png

图片5

image.png

图片6

image.png

图片7

image.png

图片8

图4至图8也是平顶山会议的展品。这两件不是琢器,不知能否敲击出如磬一样的声音,因当场没有拿残器敲击而遗憾,也许残缺件的声音不会发出如磬一样的音质。但它们符合“四如”中其他几个“如”的特征,同样可以作为我们的参考。

图9和图10是一件显德元年款的梅子青三节福禄瓶残器,瓶中的纸片是王少天先生研究时所做的纪录。

image.png

图片9

image.png

图片10

这种认真的研讨是每一个收藏者学习的榜样。其实,民间不少收藏爱好者都是这样踏踏实实地进行着默默的研究,他们不图扬名不图发财,图的就是探寻祖先留下的奥秘图的就是人生的快乐。

image.png

图片11

图11同样是一件显德元年款的梅子青这种葫芦瓶的器型,寄托着祖先们美好的愿望,一直是历代瓷器造型中的佼佼者,深受收藏爱好者的喜欢。从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其胎薄釉薄的特征。

image.png

图片12

image.png

图片13

image.png

图片14

image.png

图片15

image.png

图片16

image.png

图片17

图12至图17,是民间另一位收藏爱好者的藏品,尽管它们都是残件,但它们向世人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柴窑的研究不能被“青如天”的“如”所束缚,而应该从“云破处”的“处”上下功夫,这样才能真正理解读懂柴荣的美学思维。

图18是北京一个会议上登封一位收藏爱好者提供的疑似柴窑残缺件,可能是光线的原因,其色彩为淡青色。

image.png

图片18

image.png

图片19

图19应该说是一件瓷片更为恰当,选择它的原因,是因为上面的纹饰。瓷片和残缺件一样,挑选的时候应该选择带纹饰或者底款的,它们对窑口和整器的研究帮助更大。当然,对于柴窑这样的稀缺窑口来说,有一件瓷片或者残缺件都是值得收藏的宝贝。

我们围绕着“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这“四如”来讨论瓷片和残缺件,它们的出现为收藏爱好者打开了一道通向柴窑的大门,它们为领着我们走向这个千年奥秘的圣地吗?


编辑:杨俊康

统筹:庄洪海

校对:刘全海

审核: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