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我们相信,每一个收藏故事,每一个文化思考,都承载着中国的历史与文化精神。我们致力于寻找、保护并传承这些丰富的文化记忆,让每一个角落的收藏故事都被听见,让每一份珍贵的文化探索都被尊重。在策划方向上,我们注重独特性、知识性和趣味性,邀请民间收藏家分享思想,向历史大胆发问。在《民藏杂谈》栏目,我们希望读者能找到历史的线索,文化的密码,生活的智慧。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与中国网中国民藏频道立场无关。
在我国西南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结合部的泸沽湖边,生活着一个古老的民族,自称纳人,据说是古氐羌后裔,其创世纪经《子土从土》,讲述在很久很久以前天神和地神恶斗,天神为惩罚地神,降下特大洪水,我们的祖先利恩经过无数艰难险阻,最终战胜超大洪水而幸存下来的故事,继续繁衍人类。
同样,在遥远的西域,犹太教创世纪伊甸园的故事中,同样遇到因神惩罚而造的特大洪灾,根据《圣经》记载,是诺亚依据神的嘱托而建造的一艘巨大船只:诺亚方舟,从而拯救了人类!
在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也有与《创世纪》的记载平行的故事,例如苏美尔神话中记载一位叫祖苏德拉的人,受神明的警告而建造了一艘船舰,并因此逃过了一场将人类消灭的洪水,此外在其他地区,也有许多相似的故事,是世界上广泛流传的相似传说故事之一。
为什么在全世界主要民族中,都曾经流传着其祖先战胜超级大洪水而幸存下来的故事?如果他们遇到的是同一场大洪水,是否意味着这些民族可能来自同一个祖先?
有一种可能:人类祖先起源以后,在全球各地繁衍,因为一场特殊冰川大洪水,让绝大部分人群消失,其中一支人群战胜了大洪水而幸存下来,很多年发展壮大以后,这一支人群再次迁徙到世界各地,其后人一代一代传颂着其祖先战胜同一场大洪水的故事,形成大致相同的传说!
《圣经》里记载拯救人类的诺亚方舟,有一种说法发生在4800年前,停留在土耳其及亚美尼亚边境的阿勒山山顶停下,海拔近4000米。但这种说法受到英国牛津大学古代史讲师尼古拉斯‧普塞尔质疑,他说:“如果公元前2800年欧亚大陆已被3000多米深的洪水所覆盖,在那之前已存在数个世纪的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如何可以生存?”。同时期处于附近平原地带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存在的事实,显然否定了大洪水发生在4800年这个节点?在远古时期,人类并没有规范的文字记载历史,大部分内容都是人们一代又一代的口耳相传得以延续,因为时间过于久远,难免时间点上出现偏差?
要定位大洪水发生的大致时间?有一点是肯定的:因为大洪水是世界各主要民族共同的记忆,显然,大洪水只能发生在东西方先民迁徙分开以前,也就是说:东西方先民共同的发源地!这个起源地究竟在哪里呢?
黄石:中国分子人类学学家、中南大学教授。1983年在复旦大学读完遗传学本科专业。之后将近26年,在美国继续读书并最终在美国圣地亚哥Burnham Institute担任教授。2009年回国后,加盟中南大学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黄石教授团队2016年开始用分子生物学对男性基因研究,结论是“现代人Y和线粒体出自东亚”,并给出了分子结构证据!证实:现代人大约5万年前从亚洲传到欧洲。
2019年,黄石教授和中南大学博士后张野等人在中国人类学核心权威期刊《人类学学报》(2019年 11月版)发表论文《古 DNA的新发现支持现代人东亚起源说》。该文指出,相比于非洲起源说,亚洲起源说的线粒体模型拥有强有力的理论和现实基础以及高度的自洽性。该研究发现目前说获得的古 DNA数据中最早的 R*比最早的 N*古老大约 5000年,而最原始的单倍群 R和 N产生的时间可能非常接近这些 R*和 N*古人群存在的时间。这些结果肯定了亚洲起源说的正确性,并再次否认了非洲起源说的论述。
英国桑格研究所史密斯教授2021年7月,在《人类遗传学》杂志的发表《今天非洲之外的人类Y染色体全部起源于东南亚》,从男性染色体遗传的研究,阐释5万-6万年前,所有非洲之外的现代人类,他们的父系Y染色体全部起源于亚洲。.
中、欧科学家用大致相同的方法,验证了欧洲先民来源于东方的亚洲!
亚洲起源于中国,中国的起源于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结合部的昆仑山!欧洲科学家首次承认欧洲人直系祖先源于中国。
世界发展史说明,早期的游牧文明、农耕文明的核心在东方,东方最核心的源头就是华夏。十六世纪初,西方在工业文明的加持下才逐渐成为领头羊。
华夏文明早期的源头,一定意义上讲就是世界文明的主要源头。华夏文明探源最核心的问题:华夏文明发源地西边的昆仑山究竟在哪里?
昆仑山脉:中国第一神山、万祖之山。是亚洲中部大山系,也是中国西部山系的主干。该山脉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间,伸延至青海、四川境内,全长约2500公里。
昆仑在新疆地区的说法主要源自张骞西域之行。汉武帝将喀喇昆仑山脉取名昆仑山。《史记·大宛列传》中说:“汉使穷河源,河源出于于阗,其山多出玉,采来,天子案古图书,名河所出山曰昆仑云。
就因为和田出玉,被汉武大帝定义为昆仑山,并未被主流观点认可!
昆仑山究竟指哪一段呢?怎样的昆仑山才能真正承载起厚重的华夏文明起源?
1602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献给大明万历皇帝《坤舆万国全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地图,先后被十二次刻印,自今在国内许多博物馆都收藏了《坤舆万国全图》的不同版本。地图,从来就是皇权的重要标志,由不得半点马虎!《坤舆万国全图》能够被历朝历代刊印达十二次之多,其真实性肯定得到一致认可!据说,利玛窦在绘制过程中,不仅使用当时最先进的绘图方法,亲自走访了很多地方,还得到神秘高人指点,解决了许多悬而未决的疑问,其中就包括神秘的昆仑山的具体位置。经过《坤舆万国全图》与现代地图对比,所标记昆仑山就在稻城亚丁。
明万历《坤舆万国全图》
明万历《坤舆万国全图》所标昆仑就是现代的亚丁
显然,稻城亚丁就是数百年前东西方公认的昆仑!
证明稻城亚丁就是古昆仑的证据还有:
《尚书》《史记》等史料都记载昆仑山处在西戎、西羌、西夷聚居区,也就是常说的藏羌彝走廊,核心就在西藏、青海、四川、云南交界处。亚丁周边就密集分布着藏、羌(纳西)、彝等民族先民。
《尚书·禹贡》中,唯一一处记载昆仑是这样写的:“织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叙”。郑弦《尚书注》:“衣皮之民,居此昆仑、析支、渠搜三山之野者,皆西戎也”。都说明昆仑是由三座山组成!而亚丁三怙主神山也是由央迈勇、夏朗多吉、仙乃日三座雪山组成。
稻城亚丁三怙主神山远景
鲜花簇拥的三怙主神山
以上系列证据都证明东西方文明的源头昆仑山就是稻城亚丁的三怙主神山!
新的问题来了,那场影响整个世界文明发展进程的大洪水又可能发生在什么时间呢?又是否留下有大洪水发生的证据呢?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宿兵在查阅现有人类化石的年代以后,发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断层。大约从10万年前至5万年前,主要盆地平原没有任何人类化石出土,是平原人类活动的空白区。显然,人类共同记忆中的大洪水灾难可能就发生在10万年前这个时间点!原来居住在平原地带的人类可能因为这场大洪水而消失,致使平原地带出现近5万年的人类化石断层。而居住在青藏高原昆仑山这支华夏先民,尽管也发生了世纪级的冰川大洪水,但凭借昆仑三座高山的护佑,成功躲过了这场肆虐全球的大洪水,这支人可能是这场大洪水后唯一幸存的人类。于是,大洪水就成了地球人类共同的记忆,在大洪水中拯救人类的高山,就成为人类共同的崇拜对象——高山崇拜!人类为了感恩昆仑高山的拯救,于是纷纷比照昆仑三座神山形象,垒起了金字塔形状的祭台,三星堆就是后人祭祀昆仑三座神山的祭台。
十万年前那场大洪水,在稻城是否留下痕迹呢?答案是有的!
全球性第四纪大冰期,大约始于距今200——300万年前,结束于1——2万年前,规模很大。在欧洲冰盖南缘可达北纬50°附近;在北美冰盖前缘延伸到北纬40°以南;南极洲的冰盖也远比现在大得多。包括赤道附近地区的山岳冰川和山麓冰川,都曾经向下延伸到较低的位置。
稻城海子山,就是第四纪冰期被冰川所长期覆盖所留下来的遗迹。稻城古冰帽的形成主要得益于青藏高原的隆起,由于青藏高原的强烈隆升并达到临界高度,高原季风骤起,一举改变北半球大气环流,大冰期形成,我们看到的稻城古冰帽便是其中最大、最典型的一块。后来随着全球气温的回升和间冰期的到来,到冰期后期,约十万年前,冰盖逐渐消融形成大洪水,大洪水将各种巨石搬运到一起,就形成今天我们看到的巨石阵。整个冰川石阵从稻城海子山到理塘绵延数十公里!
稻城海子山被大洪水冲刷出的巨石阵
5万年后,我们共同的祖先在青藏高原的族群越来越庞大,该地区已经不能容纳迅速增长的族群,于是便沿着河流进行迁徙,通过雅鲁藏布江进入的就是欧洲、非洲地区。通过黄河进入黄河文明,经过长江进入长江文明,通过云南、广东等地进入东南亚等地区。其中,最主要一支,就是通过昆仑亚丁直接进入成都平原,所以,4万多年前,成都平原再次出现人类化石:资阳人化石。既华夏昆仑文明中心以后,揭开了华夏文明的第二个中心:三星堆文明中心。
考古发现的10万年前——5万年前这一人类化石断层,完全印证了中南大学黄石教授和英国桑格研究所史密斯教授基因研究结果:5万年前,来自青藏高原昆仑亚丁的先民,成功的进入欧洲等地,成为现代欧洲人的直系祖先。
徐江伟教授绘制的古羌迁徙图
在人类繁衍的200万年中,出现文字不到一万年,显然,其余大部分时间文化传承只能通过声音和语言来承载。在华夏文明远古时期,“雅”和“夏”是其核心发音标记。昆仑王朝就是“雅”王朝,其文化就是“雅”文化,远古时期的普通话就是“雅言”,最早的诗经叫“雅诗”,很多山川地名都与雅有关:喜马拉雅山、雅鲁藏布江、雅砻江、雅拉雪山、雅安、洪雅等。而雅文化的源头就是号称昆仑山的“亚(雅)丁”。
5万年前,昆仑“雅”王朝的先民,带着其核心文化标志“雅”和“夏”,沿着“雅鲁藏布江”进入印度、西亚、亚丁等地区,以也门亚丁为核心这一区域,是亚洲通往欧洲和非洲的十字路口,后来数万年都是亚、欧、非三大州文化融合区域,创造了一大批与华夏“雅”和“夏”有关的文明,“雅利安人”、“雅当”、“夏娃”,“玛雅”、“雅(亚)特兰蒂斯”、“雷姆利雅”、诺亚(雅)方舟等。展现了从昆仑“亚丁”到也门“亚丁”,再到欧洲“雅典”的一条清晰的同音迁徙路线。
稻城“亚丁”-也门“亚丁”-希腊“雅典”同音传播图
以上分析的“雅”音传播路线,也从侧面证明东西方文化同源。
既然影响世界发展进程的大洪水发生在10万年前,而昆仑亚丁先民又是唯一幸存下来的人群,稻城亚丁周边是否具有远古先民长期连续生活痕迹呢?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中,其中排第一的就是“稻城皮洛遗址”,证实华夏先民13万年前-1万年前,在稻城的连续生存痕迹。
该遗址最重大的发现是数量丰富、形态规整、技术成熟的手斧和薄刃斧,是目前在东亚发现的最典型的阿舍利晚期阶段的文化遗存,也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阿舍利技术产品。
中国旧石器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高星认为:这里是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目前国际学术界有关人类扩散、适应高海拔环境研究都是热点课题,皮洛遗址恰好处在这些关键时间节点上。这些重大学术成果,可以提高我们的学术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有助于追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远古根系和源远流长的华夏民族与中华文明的史前根脉。
以上分析认为:稻城皮洛——亚丁平台很可能就是十万年前那场冰川大洪水后人类唯一幸存下来的地区。在几万年的口耳相传过程中,皮洛——亚丁逐渐简化为:洛亚(诺亚),因为先民是战胜洪水而幸存下来,在讲述这个故事过程中,很容易联想到舟、船,于是便将这承载人类祖先躲过大洪水的平台传说成:“诺亚方舟”。事实上,人类在数万年前没有金属工具的情况下是无法造出大船,更不用说与航母一般大“诺亚方舟”。十万年前拯救人类免除洪水侵害的很可能就是处于高原的“洛亚平台”,即便有“诺亚方舟”这样的大木船,也无法抵挡连数百吨大石头都随便挪移的冰川大洪水!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有理由相信:昆仑就是拯救人类的诺亚方舟!是人类最近一场冰川大洪水中共同的幸存之地!
编辑:杨俊康
统筹:庄洪海
校对:刘全海
审核:蔚力
(图片转载于原文,版权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所有人联系,如果本网所转载稿件的作者或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