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热点

从一粒稻米到一座论坛 良渚文明以“和”为题沟通世界

发布时间:2023-12-14 13:19:48 | 来源:潮新闻 | 作者: | 责任编辑:杨俊康

良渚,是一段历史、一串足印,中华文明5000年的文化基因、文明记忆在此酝酿。良渚,是一张名片、一份骄傲,以“良渚”为名推动的文明对话将深刻地影响世界。

12月3日,以“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为主题的首届“良渚论坛”在杭州召开,一场世界级的文明对话拉开帷幕。来自各国的学者、艺术家们激荡智慧,展开对良渚文化的深入探讨和交流,良渚文明的“前世今生”全景展现在世人面前,为展现中华文明历史价值、帮助世界认识和读懂中国打开了全新维度。“五千年中国看良渚”这张国家级金名片,在世界文明百花园中迎来绚烂时刻。

一粒小小的稻米

从浙江出发影响了世界

4年前,随着一声木槌落下,“良渚古城遗址”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华五千年文明史获得国际认可,也为世界提供判断文明的中国方案。此后,良渚被世界瞩目,国际学术交流日益频繁。这方土地相继承办了世界考古论坛、文化遗产世界大会分会场等国际学术活动,良渚古城遗址还与英国剑桥大学、巨石阵管理机构开展了“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对谈”学术对话……一扇中外文明学术对话的生动窗口,已经徐徐打开。

5000年前良渚辉煌的文明,离不开发达的稻作农业经济。在良渚古城的池中寺“皇家粮仓”里,近20万公斤的炭化稻谷遗存就是重要见证,也是良渚对话世界的重要关键词之一。

“从世界文明交流的角度,或者站在世界人类文明的意义上,我更愿意推荐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炭化稻谷代表良渚文明与世界各地文明开展交流对话。”在良渚论坛举办期间,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执行院长马东峰做客“良渚潮客厅”,向匈牙利国家博物馆驻华代表贝思文和希腊伊拉科利翁考古博物馆馆长史黛拉推荐了这粒小小的藏品。

一粒炭化稻谷何以能承担起联通五洲的重任?在马东峰看来,水稻种植和稻田管理有着复杂的关联度和高度的文化价值,既彰显了中华文明的独特性,也影响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西亚和北非区域的主食是大麦和小麦,美洲地区以玉米为主,而良渚种植的是水稻。良渚先民们在环太湖流域的沼泽湿地创造了发达的文明,反映出中华文明起源的独特性。食物是传播文明的重要载体,如今全球近一半人口特别是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几乎都以稻米为主食,这小小的一粒稻米从浙江出发影响了世界。”

良渚,这一被国际权威认证为东亚地区最早的复杂社会形态,以学术研究树立“良渚坐标”,在各类顶尖交流盛会中向世界发出了拉近距离、渴望对话的“中国邀约”。

抖落历史尘埃

文艺延伸世界理解良渚的边界

纵观闪耀人类历史星河的世界遗产,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始终能为它们带来汇聚了生命力、精神力、凝聚力的未来。这些年来,良渚不断创新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登上跨文化碰撞的世界平台,帮助人们更好地读懂中国。

为了扩大申遗效应,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良管委)深挖文化创造和文艺创作,深入实施文化遗产全球伙伴拓展工程、浙江文物国际传播推广工程,在上海进博会、深圳文博会等大型国家级展会开设文化特展,在全球各个中国文化中心及旅游办事处官网、社交账号上线了“云上泽国”良渚文明线上主题展,并举办“曙光之约·东方泽国”中国良渚文明主题展、“文明的回望”良渚文明与希腊文明对话交流活动等,一次次“国际范儿”的亮相推动良渚文化成为代表中华文明扩大国际交友圈的重要纽带。

近年来,良管委还精准提炼文化元素,创新跨界合作,“扬帆出海”引发世界文化价值共鸣。其中,以“良渚”“浙江”“世界”为主题的《良渚揽秀》大型服装秀吸引了400万海内外观众观看;讲述中华文明史诗的交响乐《良渚》,已为葡萄牙、西班牙等7国公众带去一场场高水准视听盛宴;2022年,舞蹈《良渚符号》荣获罗马国际舞蹈大赛舞蹈影像金奖,走上世界舞台讲述东方生命的力量!此外,纪录片《良渚》、系列短视频作品《良渚微讲坛》也先后被译配成多个语种,在全球15个国家完成展播,海外总覆盖人数近2亿。

值得一提的是,11月24日晚在良渚上演的沉浸式综合艺术秀“良渚之夜”,以时装秀+现代舞的形式,融合数字光影效果,让来华参与“艺汇丝路”访华采风活动的84位外国艺术家,穿越5000年时空遇见了一场令人惊艳的“颜色盛宴”。这场由良管委和北京服装学院联袂打造的沉浸式视觉盛宴,是提升良渚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最新艺术力作。“这和参观良渚博物院和良渚古城遗址是完全不同的体验,良渚文化的生活美学内涵,为我的创作带来许多启示。”一位艺术家在观看后表示。

就在那些天,这84名艺术家走进良渚古城遗址。他们观察文物,倾听讲解,用心与5000年前我们的先人“对话”。随后的12月3日,一场名为“艺汇丝路”的展览开展——很多艺术家的作品上看到了良渚的玉琮、神鸟、人面画像。文化、艺术是最容易突破语言、地域障碍的沟通方式。

历史、现在与未来相辉映,良渚以“文化之力”作答“何以中国”,其所彰显的精神内核和美好图景,正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新举措和文明交流打造新空间贡献中国智慧。

讲好更多故事

让世人从良渚读懂中国

“一带一路”发端于中国,从亚欧大陆延伸到非洲和拉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在“一带一路”,上百种语言共存,各国各地区拥有不同的历史渊源、文化背景。越是如此,越需要文明交流互鉴、促进民心相通,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之际,“良渚论坛”的举办架起了中华文明与更多不同文明“双向奔赴”的桥梁,反映着中国的文明自觉与对文明互鉴的致力正迈向更高阶梯。一个相互欣赏、理解和尊重的人文交流合作新平台,正成为“一带一路”通民心、达民意的坚实基础。

在首届“良渚论坛”上,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联盟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与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处关于践行全球文明倡议的联合声明》。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联盟、国际博物馆联盟、国际艺术节联盟、国际图书馆联盟、国际美术馆联盟、旅游城市联盟代表围绕推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作主旨发言。

“丝绸之路不仅是沿线国家共享的宝贵财富,也是一种合作共赢的理念。”在首届良渚论坛上,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联盟代表,墨西哥城剧院系统负责人安海尔·安科纳·雷森德斯分享了他对“一带一路”倡议和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联盟的理解。

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代表、阿尔巴尼亚爵士音乐节国际关系总监易杰·阿里卡:我认为丝绸之路联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增进文化之间、民族之间、人民之间的合作与了解。文化交流对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以及人民和国家之间的交流都至关重要,也为国家之间的和平与稳定合作铺平了道路。

“图书馆可能是最早的共享经济之一,远远早于优步和爱彼迎。”在首届良渚论坛上,作为丝绸之路国际图书馆联盟代表的卡塔尔国家图书馆执行馆长陈慧心用一种跨领域的趣味比喻,引发了在场嘉宾对“一带一路”背景下,图书馆在文化交流领域价值的关注。

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成立于今年9月,目前已有包括中国在内的来自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等地区26个国家的58个海内外城市共同参与。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代表、巴西伊瓜苏市市长布拉西莱诺表示,希望未来通过一系列的行动,让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可以辐射到全世界的更多国家,通过旅游拉进世界各国人民的距离,增进相互理解。

“推动不同文明对话是深化国际合作的必由之路。”希腊伊拉克利翁考古博物馆馆长史黛拉·克莱索拉克表示,希腊和中国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最具影响力的两大文明发源地。两国都可以从对彼此文化遗产的认同和相互欣赏中受益良多。

“讲好良渚故事,是赓续中华文脉、推进世界和合共生的生动实践。”这是“良渚论坛”上,会场内外的中外学者对于文明交流所达成的高度共识。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张颖岚认为,中华文明具有强大的精神内核、创新的文化基因、强健的生命韧性、宽广的包容胸怀,用好“良渚论坛”这一平台,在借鉴外来文化有益成果、推动自身发展繁荣的同时,也向世界贡献了更多中国方案。“我们呼吁更多像‘良渚论坛’这样的平台,为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为促进各国人民出入相友奠定基础。”欧亚太平洋学术协会副主席、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办公室主任雷佩克则表示。

小到一粒稻米,大到一座论坛,背后是道不尽的中国故事。置身美丽之洲的“文化磁场”,仰望人类“文明高峰”,又一次“出圈”的良渚凝结世界心灵,让和衷共济、和合共生的人类文明发展正确道路越走越宽广。

“站在新的历史高度,我们将继续充分提炼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深化内涵、创新形式,借助‘一带一路’交流对话平台当好‘讲解员’,积极探索如何在国际语境下把中华伟大文明讲透彻,把良渚塑造成为一张富有鲜明浙江文化底蕴和中国气派的国家标识,吸引更多人慕名来此理解古代中国、现代中国和未来中国,让‘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永不停步。”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编辑:杨俊康

统筹:庄洪海

校对:刘全海

审核: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