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我们相信,每一个收藏故事,每一个文化思考,都承载着中国的历史与文化精神。我们致力于寻找、保护并传承这些丰富的文化记忆,让每一个角落的收藏故事都被听见,让每一份珍贵的文化探索都被尊重。在策划方向上,我们注重独特性、知识性和趣味性,邀请民间收藏家分享思想,向历史大胆发问。在《民藏杂谈》栏目,我们希望读者能找到历史的线索,文化的密码,生活的智慧。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与中国网中国民藏频道立场无关。
底和釉色——宝丰博物馆启示
陈逸民 陈莺
一件真或者仿的汝窑瓷器拿在手上,第一看到的是它的形状即所谓器型和表面的颜色即所谓釉色。
在汝窑瓷器的鉴定中,所谓“圈足外撇”所谓“芝麻钉、香灰胎”这些耳熟能详的鉴定口诀,是指其外表形状中的某些特征。几乎所有了解或者想拥有汝窑瓷器的收藏爱好者都能背出这样的口诀。这是汝窑瓷器鉴定的金科玉律。的确,在宝丰汝窑遗址博物馆的陈列中,我们见到了这些特征特别是芝麻钉底足的汝窑瓷器残器。
圈足外撇的特征一目了然,这里不做讨论。我们主要讨论汝窑瓷器上的支钉痕迹。
要了解汝窑瓷器底足的支钉情况,首先要知道汝窑瓷器烧制工艺,它的入窑方式、它究竟是用什么窑来支烧瓷器?
宝丰汝窑遗址博物馆陈列了不少窑具,也展示了一些汝窑瓷器残件的底足,让我们可以对“芝麻钉”的特征有一从此符合实际的判断。
图片1
图片2
图片3
图片4
图片5
图1是宝丰汝窑遗址博物馆的一个展柜,里面陈列的都是出土的窑具,把它们一一陈列,就如图2、3、4、5所示,分别是支钉垫圈、垫圈、垫饼、垫饼。汝窑瓷器就是在这样的垫圈和垫饼上入窑烧制的。很明显为,用图2的支钉垫圈支撑后烧制的汝窑瓷器,其出窑后,敲掉支钉垫圈,器物底部就可能留下芝麻钉的痕迹。而用非芝麻钉的垫圈或者用垫饼作为支撑的瓷器,烧制后恐怕不能留下芝麻钉的痕迹。
那么,在宝丰汝窑博物馆的陈列中,能否看到芝麻钉的痕迹以及其他痕迹呢?
图6就是一件标准的芝麻钉底足,它为传统的鉴定口诀做了实物支撑。但是,图7的汝窑盘残器的底足,却明显是圆钉的底足。而图8却是芝麻钉和圆钉共存的底足,图9却是芝麻钉和其他类型的钉共存的底足。图10的展示十分有趣,它把汝窑的残件和匣钵一起展出,还露出下面的垫圈,从图中明显看出,这不是一个支钉垫圈,也就是说,它不会留下芝麻钉。
图片6
图片7
图片8
图片9
图片10
从图6到图10的展示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宋代汝窑瓷器的底足的确有芝麻钉的特征,或许它是多数汝窑瓷器的底足特征,但绝不能以此判断所有的汝窑瓷器都是芝麻钉的底足,以芝麻钉底足作为判断汝窑瓷器真伪的标准,恐怕会枉杀不少真正的汝窑瓷器。因为在考古出土的汝窑瓷器残件底足的标本中,我们发现了非芝麻钉的汝窑瓷器,有图为证,有圆钉以及芝麻钉和圆钉结合的标本。这和汝窑瓷器装烧时的窑具有关,也许和出窑时敲击垫具的力量有关。
不能把芝麻钉底足作为判断汝窑瓷器的绝对标准。这是我们参观宝丰汝窑遗址博物馆的又一启示。
汝窑瓷器的外部特征,除了底就是其釉色,汝窑除了天青色外,或者说除了青色外,还有其他色彩吗?
“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这是五代周世宗柴荣对柴窑釉色的认定,虽然后来有人把这样的评语误传为宋徽宗趙佶的说法,但都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在五代晚期至有宋一代,天青色是柴窑和汝窑瓷器的最高美学境界!
汝窑瓷器的天青色,历来为人称道,那一抹淡雅的青色,披在汝窑瓷器的全身,轻薄附体,如迷如幻,醉倒了多少文人黑客!?天青色,是汝窑瓷器的代表色!汝窑瓷器的釉色,就围绕一个“青”字作色,天青、淡青、灰青、豆青等等等等。如果有人告诉你,汝窑也烧过白色的瓷器,或者说有白汝的存在,专家一定为斥之荒谬斥之臆造!
汝窑究竟烧没烧过白色的瓷器,或者说有没有白汝的存在?
没有必要多做无谓的口头争论,一切以事实说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请看看宝丰汝窑遗址博物馆的陈列,下面就是在遗址中出土的白色汝窑瓷器,仔细观赏这些瓷器及其说明(图11、12、13、14、15)。
图片11
图片12
图片13
图片14
图片15
这些陈列在遗址博物馆展柜中的瓷器,只要不是色盲,一定为看出它们都是白色的瓷器,而它们的展出说明都明明白白写着“清凉寺汝官窑遗址Ⅰ区出土”!虽然它们出土的时间不同,有1988年出土的有1989年出土,但大多生产于北宋中期,而出土地点都明确为清凉寺汝官窑遗址Ⅰ区。我们认为,应当尊重考古工作者的劳动成果,在这样的事实面前,我们应当老老实实地承认,宝丰清凉寺烧制过白色的汝窑瓷器。
认真参观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认真阅读那里的出土瓷器,我们会纠正不少过去的错误认识。这是遗址博物馆给我们的又一启示!
编辑:杨俊康
统筹:庄洪海
校对:刘全海
审核: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