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随着时代的发展,民间收藏者们已经由单纯的“收藏”转变为“研究”。他们个人的习得过程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文化观察视角。本栏目致力于记录这些民间收藏者的故事,展示他们如何通过收藏品进入文化探索的世界。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让读者了解到,收藏不仅仅是物质的积累,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理解和对世界的感悟。希望这个栏目能够激发更多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以及对中国民间收藏业态的关注。同时,我们也郑重提醒,栏目文章仅作为民间收藏爱好者的内容呈现,藏品真赝请读者自辨。
为宋青花正名
鲁阳山人
我国陶瓷史上一个重要瓷种——宋青花,因存世稀少且争议不断,被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人说,在唐青花以后技艺已经断档,到了元代又被人发明出来;有人说,宋代陆上丝绸之路被阻隔,青花原料无法进口,青花瓷就无法生产;有人说,博物馆零星青花装饰的出现不能代表宋青花。呜呼!怏怏大宋辉煌三百多年,其瓷器烧制更是达到历史的高峰,难道就没有宋青花?
青花是一种釉下钴蓝彩,在瓷胎上以钴料着色,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中一次性烧成的釉下彩绘瓷,因为钴料在高温中烧成后呈现出蓝色,所以称为"青花",有些地方亦称蓝花。
关于宋代是否有青花瓷,一直是考古界,特别是陶瓷研究者关心的重要问题。最早明确提出宋青花的是吴仁敬、辛安潮1934年所著《中国陶瓷史》曰:“釉里青(为宋代发明),用阿刺伯人贩来苏门答腊之苏泥,槟榔屿之勃青,印度之佛头青,画花纹于薄质之泥坯上,再施一层薄釉,便成为美丽绝伦之青花,其法起于宋代何年,不能考,但大观政和时,则确已有此类作品之制造。”
《中国陶瓷史》、《景德镇陶瓷史稿》、《景德镇的青花瓷》等陶瓷史书也都认为青花瓷始于宋代。但均无实物标本可证,亦未谈及产地窑口。
宋代有没有青花瓷器,这是一个见仁见智争执多年的问题。其实,从逻辑上推理,宋代繁荣的绘画艺术既然可以在定窑、磁州窑、吉州窑等瓷器上尽情展现,那么从唐代就出现的钴料篮彩在白瓷上绘画的成熟技艺,同样出现在宋代那是自然而然之事。因此,宋代除了有享誉世界的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外,一定还诞生了后世风靡世界的成熟的宋青花瓷。尽管历史有记载,为何多年来对宋代有无青花瓷一直争议不断,就是因为博物馆没有确切的、无争议的实物展示。
众所周知,唐青花已被国内外研究学者公认,尽管其绘画技艺与成熟的元、明清时代相差甚远,但已经开启了在瓷器上用青花绘画的先河。唐青花的肇始源于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和中原与西亚文化的交流,有着阿拉伯文化因素的钴蓝料及绘画技艺传入大唐,并在京畿之地的巩县窑烧制带有西亚文化风格的蓝彩绘画瓷器并用于出口,扬州出土的绘蓝彩的唐青花残片和“黑石号”出水的绘有蓝彩花卉的唐白釉器物经研究者比对后一致认为均出自该窑。
近些年笔者经多年考察,除了巩县窑烧制唐青花瓷器以外,在其地理位置不远的禹州苌庄窑和鲁山段店窑在唐代也在烧制青花瓷。关于鲁山段店窑烧制唐青花的情况,笔者曾在《鲁山段店窑之谜唐青花》和《又见唐青花》之文中有披露。
唐青花的发源地在中原地区,宋代的青花瓷也只能在该地区产生。
笔者多年研究鲁山段店窑,因该窑在宋代作为皇家御窑场有着其特殊的地位,其烧制的器物品种繁多、釉色琳琅满目,其质量之精良、技艺之精湛,无与伦比,其烧制的黑彩绘画技艺(又称白地黑花)更是大放异彩,其题材有龙凤、牡丹、人物、云纹、缠枝花、诗文等异常丰富。段店窑作为皇家御用窑场,绘画所用彩料如黑、黄、红、蓝、绿、褐等十分常见,尤其是钴蓝料在同期其他窑场很鲜见,在这里很平常,因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使烧制青花用的钴蓝料得以充分保障。这种钴蓝料在该窑烧制的其他瓷种上也很常见,如汝窑青瓷盘上的文字(见图1、2),汝窑青瓷盖帽壶绘画的鱼(图3、4、5),蓝釉官瓷(图6、7、8),蓝釉刻花盘和梅瓶(图9、10、11),以及发现的蓝釉试釉片和器物残片(图12)等。大量钴蓝料的使用为宋青花瓷的烧制创造了便利的条件,其唐代青花瓷的技艺为宋代的继承和发扬打下良好的基础。
图1-2
图3-4-5
图6-7-8
图9-10-11
图12
宋青花的一般特征:
1. 宋青花瓷一般胎质较粗,胎色呈灰白色,大部器表施白色化妆土,少数为胎质细腻的白瓷胎,釉面呈白和微黄色;
2. 宋青花瓷颜色一般为灰蓝色或灰黑色,也有直接呈现艳丽的浅蓝色,装饰技法上,宋青花瓷既有釉下彩,也有釉上彩;
3. 纹饰上,宋青花瓷图案纹饰多为牡丹、菊花、花草纹、缠枝、花瓣纹、波浪纹、云纹、文字、人物、动物等,到了宋代晚期,纹饰发展的较复杂;在色泽搭配上,既有蓝料单色,也有红、绿、黄、黑混色搭配;
4. 器形上,宋青花瓷趋于常见实用器物,如碗、盘、罐、瓶、枕等,器形大小不一。
综上所述,宋代青花瓷在当时已经常见,大部为生活使用器,且其装饰工艺与当时的白地黑花器物如出一辙,只是装饰用料不同罢了。宋时单色釉是其主流,青花瓷也只是崭露头角,并未被广为接受,烧制数量也较少,所以存世量不多,其用料和绘画工艺也不十分精细,青料提炼不纯,有时涂绘浓淡不一;绘画技艺较粗狂不细致,但这也为以后青花瓷的大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宋青花其发色及涂绘工艺与清代北方磁系青花瓷类似,被一些人误认为是清代磁系仿宋,也就否认了宋青花的存在,其实两者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虽然宋青花还不那么精美,但其毕竟在我国瓷器釉下钴蓝彩的发展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宋青花保存了唐青花烧制钴蓝彩的技术火种,并在两宋三百年间加以发展和创新,如果没有宋青花,那么成熟的青花瓷出现的年代也许会推迟很多年。
宋青花的存在是不争的事实,民间发现的这些宋代青花瓷实物,可以让那些认为宋代无青花瓷的人闭嘴了。没想到,宋代这并不起眼的青花瓷,会在宋之后的元明清大放异彩。用不了多久,宋青花可以堂而皇之的登上大雅之堂并写入教科书,中国陶瓷史上又多了一颗耀眼璀璨的明星。(完)
作者注:本文部分图片由藏友和段店村村民提供,表示感谢。
作者:鲁阳山人
编辑:杨俊康
统筹:庄洪海
校对:刘全海
审核:蔚力
(内容原由作者发布于美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