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我们相信,每一个收藏故事,每一个文化思考,都承载着中国的历史与文化精神。我们致力于寻找、保护并传承这些丰富的文化记忆,让每一个角落的收藏故事都被听见,让每一份珍贵的文化探索都被尊重。在策划方向上,我们注重独特性、知识性和趣味性,邀请民间收藏家分享思想,向历史大胆发问。在《民藏杂谈》栏目,我们希望读者能找到历史的线索,文化的密码,生活的智慧。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与中国网中国民藏频道立场无关。
玉说中国:神玉、王玉和民玉
陈逸民陈莺
我国的玉器发展史,已故的杨伯达先生把它归纳为三个发展阶段,即神玉阶段、王玉阶段和民玉阶段。也有把它称之为巫玉阶段、礼玉阶段和玩玉阶段。
神玉阶段相当于从史前至商代,王玉阶段相当于从周代开始直至战汉,而民玉阶段一般认为从唐代至今。这样的划分,应该说把我国玉器的发展史的脉络基本可以理清。
神玉或者巫玉,是我国玉器发展史上最为精彩最具学术价值也最受学者宠爱的玉器发展阶段。它们在佳士德和苏富比这两家拍卖公司的成交记录也最为引人注目。我们从图1展示的一件红山文化的勾云形佩上,就可以看出,这种史前文明的玉器,的确是神的产物,其如勾如云的造型,迷幻而又舒张,似云似龙似旋涡似旋转的星系?我们可以有着各种解读,从神话的角度从天文学的角度从宗教的角度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等等。不同的视角,学者们会读出不同的意境,找出不同的答案。把它们称之为神玉或者巫玉,真是十分恰当的学术结论。
图1
我们在以后的探讨中,将把我国新石器时期直至商代的各类典型玉器做一番梳理,从神话学宗教学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探讨它们的前世今生。我们的探讨将是前卫的大胆的甚至荒谬的,但这种前卫大胆和荒谬也许恰恰是原始先民本来的思维和想象。
王玉或者说礼玉,是周代开始用礼制来规范国家和社会的行为准则,而玉器恰恰在这种规范中起到了一个十分标杆化的工具。最为出名的礼玉就是山西出土的西周晋候夫人组玉佩,图2所示的就是陈列在山西省博物馆的这组玉佩。西周晋侯夫人组玉佩复原长度约158厘米。由玉璜、玉珩、冲牙、玉管、绿松石珠、玛瑙管等组成,共有204件。这样的组玉佩戴在身上,只能是小心翼翼地走起规范的步伐,谁还敢乱说乱动!?礼制就是这样被玉组成的礼器规范了现实了物化了。由此可见,在我国的社制文化中,玉器成为实施礼制的一种工具一种手段一种标志。所谓“君子比德于玉”,所谓“玉有五德”,把玉的5种物理性质比喻为人的5种品德:“仁、义、智、勇、洁”。这个时期的玉器,其礼仪功能在我国玉器发展史上彰显得十分明显。
图2
唐以下,玉已经民众化了,或者说商品化了。玉不再限于贵族们佩戴,只要有钱,商贾都可以玩玉。虽然最珍贵最精致的玉器还是出现在宫廷用玉中,比如何家村出土的玉器就是唐代玉器的典范。但是,大量民俗化的玉器也被制作成功。图3的创作题材就是唐代的玉胡人。这是一个在丝绸之路上辛劳的商贩,沉重的货物已经压弯了他的腰。这样一个写实的人物形象,是云集义乌的各国商贩的唐代版,他们云集在长安的东市或者西市,采购中斩各种特产然后运往西域。艺术来源于生活,在民玉时代产生的这件胡人商贩玉器,是唐代开放的形象是唐代富庶的形象是丝绸之路的真实写照。民玉时代的玉器,可能没有神玉时代那种幻化和神秘,没有礼玉时代那种严谨和规范,它们却和现实世界心心相印。也许学者们比较容易解读它们的内涵,而它们的加工技艺也许越来越精,但过于直白的表达方式也使它们的艺术表现力比较单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民玉时代的玉器比起神玉时代和礼玉时代的玉器无论其学术上艺术上内涵上甚至经济上都不及前面两个时期。但它们依然是我国玉器发展只上辉煌的一页。
图3
了解我国玉器发展史上的三个阶段,对于我们解读我国的玉器,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编辑:杨俊康
统筹:庄洪海
校对:刘全海
审核: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