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产业

民藏评述 | 民间艺术馆:在文明互鉴中熠熠生辉

发布时间:2024-05-18 17:27:04 | 来源:中国网 · 中国民藏 | 作者:刘全海 刘晓亮 | 责任编辑:杨俊康

民间艺术馆:在文明互鉴中熠熠生辉

刘全海 刘晓亮

随着2024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的到来,中国民间艺术馆的蓬勃发展引发社会强烈关注。改革开放以来,民间私立艺术品博物馆迅速崛起,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显著的成果。

民间艺术馆经历了从分享个人收藏乐趣到寻求发展存在机制,再到积极参与文化产业建设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不少有实力的民间收藏家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成功推动了艺术馆的转型与升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艺术品市场的繁荣吸引了众多民营企业家投身私立博物馆建设,成为推动其发展的主力军。以福建省的“寒江雪艺术馆”为例,其丰富的馆藏和独特的艺术价值,使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该馆不仅收藏了各类古代艺术品数十万件,还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公众提供文化教育和艺术欣赏的机会。

据统计,截至2023年5月,全国博物馆总数已达6565家,其中包括民间私立艺术博物馆,数量位居全球前列。这些博物馆全年举办线下展览3.4万个,开展教育活动近23万场,接待观众5.78亿人次,新媒体浏览量超过100亿人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博物馆是大学校,要重视其建设与发展,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进一步凸显了文化机构在提供全面教育体验方面的关键作用。

在此背景下,许多民间收藏家积极开放个人艺术馆,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开展传统文化和艺术美学教育。他们不仅致力于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遗产,还通过研究和探讨,将个人收藏转化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成果,并通过各类媒体进行公示和发表,教育和影响下一代青少年。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民间“收藏热”的兴起,民办博物馆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民间艺术馆的兴起,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为博物馆与民众之间的沟通搭建了桥梁。它们以独特的方式展现着中华文化的魅力,成为推动文化繁荣和文明互鉴的重要力量。


撰文:刘全海 刘晓亮

编辑:杨俊康

统筹:庄洪海

校对:曾爱兵

审核: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