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我们相信,每一个收藏故事,每一个文化思考,都承载着中国的历史与文化精神。我们致力于寻找、保护并传承这些丰富的文化记忆,让每一个角落的收藏故事都被听见,让每一份珍贵的文化探索都被尊重。在策划方向上,我们注重独特性、知识性和趣味性,邀请民间收藏家分享思想,向历史大胆发问。在《民藏杂谈》栏目,我们希望读者能找到历史的线索,文化的密码,生活的智慧。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与中国网中国民藏频道立场无关。
我们见过的汝窑展(北京故宫)
陈逸民 陈莺
因为汝窑的珍贵,2015年北京故宫举办了一个汝窑瓷器展,这个名为“清淡含蓄——故宫博物院汝窑瓷器展”,于2015年9月30日在故宫博物院延禧宫西配殿正式对公众开放,
可能北京故宫的影响较大,故宫的展览,无论是布展的精致和展品的内含都大大超过了其他的类似展览。这个展览得到了大英博物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宝丰县文物管理局、上海博物馆、天津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共有135件展品(包括两件资料)。国内的收藏爱好者有幸目睹这些珍贵的汝窑瓷器和资料,绝对是满足了平生最大的愿望。
这个展览和其他展览的不同,在于从学术层面展开了对汝窑及其瓷器的探索。因此,它在着重于完整汝窑瓷器的布展外,也把相当一部分的展柜留给了汝窑生产中的窑具、瓷片和残器。
本文不可能把这次展览的所有展品一一介绍,我们只能挑选一部分能够反映这次展览概貌的展品展开讨论。
图片1
图1就是展览中陈列的窑具。有垫饼、垫圈、支钉、火照和插座。这样的汝窑窑具的陈列,能够让观众真实地了解汝窑生产的一些细节。比如,相当一部分汝瓷的爱好者,往往被汝瓷的香灰胎所困惑,因而对一些汝瓷支钉处露出的白色,采取否定的态度。其实看了图1中的支钉,应该明白白色的缘故。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观看我们昨天发的视屏,上面也对这个问题做了探讨。
垫饼、垫圈、支钉、火照和插座,它们的展出能够使我们了解汝瓷生产中的装填工艺、温度的测试、釉层厚薄的测试、釉的色彩的测试等等,提供了有力的帮助。要真正了解汝窑及其瓷器的生产,窑具的认知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图片2
图片3
这次展览,汝窑的残件也是一大特色。图2是一件天青色四方委角壘子,它的陈列让我们看到了汝窑瓷器中的新器型。图3是一件残破的盆,它的陈列,让我们清清楚楚地看到了盆内的鹿纹。汝窑瓷器是有纹饰的喔!图4是一件汝窑天青釉洗,是我们常见的汝窑器型,虽然是一件修复件,但也弥足珍贵。
图片4
图片5
图5是故宫收藏的两件传世品,它们什么时候进的故宫,不知是否能够查阅?我们在这里列出这两件藏品,是想让读者和我们一起了解汝窑瓷器的底款。一件为“蔡”字款,知道的读者不在少数。另一件的底款为“寿成殿皇后阁”,这个底款了解的人也许并不太多。这个款告诉我们,汝窑瓷器在宋代的陈放场所。是宫中的宫殿是宫中妃嫔们居住的场所。因此,对于民间存在的一些底款为“殿”和“阁”的文字,最好的办法是不要轻易否定。采取存疑的态度,做进一步的研究。
图片6
图片7
图6和图7是采用不同的修复方式的汝窑瓷器。考古修复有利于了解器物出土的状况;商业修复有利于观赏器物的风采。不同的修复方式,只要不是破坏出土器物的精气神,都是可以采用的修复方式。
图8是比较罕见的汝窑瓷器。动物的立件,历来是瓷器中的珍品。我们能在北京故宫的汝瓷中看到三件汝窑的鸳鸯,可见当时生产之盛。
图片8
图片9
图片10
图9和图10是明清两代的汝窑仿品。这两件仿品说明了后世帝王对汝瓷的珍爱,他们穷极皇宫的力量在仿制汝窑瓷器。实事求是地说,明清两代的仿品,虽然已经做得相当精致,但只是仿了宋代汝窑的形,而汝窑的精气神依然缺失。在宋代的汝窑瓷器面前,一切仿品都相形见绌,不管是明代、清代还是现代。
图片11
图片12
图11和图12是大英博物馆送展的汝窑藏品。它们不远万里回到故乡,是我们的幸运还是它们的幸运?
我们期盼有更多的汝窑藏品能够登上更多的殿堂。汝窑瓷器是国之瑰宝也是民间收藏家的心头之爱!
编辑:杨俊康
统筹:庄洪海
校对:刘全海
审核: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