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鉴赏理论

民藏杂谈 | ​范勇:元青花知多少?

发布时间:2024-06-12 11:53:30 | 来源:中国网 · 中国民藏 | 作者:范勇 | 责任编辑:杨俊康

【编者按】

我们相信,每一个收藏故事,每一个文化思考,都承载着中国的历史与文化精神。我们致力于寻找、保护并传承这些丰富的文化记忆,让每一个角落的收藏故事都被听见,让每一份珍贵的文化探索都被尊重。在策划方向上,我们注重独特性、知识性和趣味性,邀请民间收藏家分享思想,向历史大胆发问。在《民藏杂谈》栏目,我们希望读者能找到历史的线索,文化的密码,生活的智慧。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与中国网中国民藏频道立场无关。

元青花知多少?

作者:范勇

一件主体纹饰为“鬼谷子下山图”的元代青花瓷器石破天惊,打破了元青花默默无闻的现状:在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得举行的“中国陶瓷、工艺精品及外销工艺品”拍卖会上,以1400万英镑拍出,加佣金后为1568.8万英镑,折合人民币约2.3亿,创下了当时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卖纪录。这一拍卖结果,全世界都为之瞩目。

image.png

至正型元青花罐

于是,元青花在国内的人气和热度迅速上升。元青花可谓是“一举成名”。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拍出2.3亿元,天价的理由是元青花的存世量只有300件。

元青花瓷的存世量,近年来在收藏界和文博界中争论激烈,主要分为元青花全世界共300件、400件之说和元青存世量花远远超过300件、400件之说。由于事关中华文物的评估,这种争论有必要予以澄清。

一、元青花300件之说的来历

过去,按照国内文博界通常的说法,元青花全世界共有300多件。现在又说有400件。前不久(2010年11月),山东菏泽市的考古人员在市里搞基建的古河道内出土了元青花数件(连残器),该所考古人员曾对记者讲,元青花目前全世界有400件(据2012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有关元青花瓷的节目报道),印证了这种在国内文博界流传甚广的传言。

元青花全世界只有300件、400件的说法,是谁说的?这个数据是怎样得来的?是否有科学依据?

但大家似乎都不能回答这个问题,包括一些传播这种说法的媒体也不清楚。一般群众不了解元青花的存世量,这是很自然的,但如果咱们国内文博界和古陶瓷界也不能回答这些问题,就太不应该了,总不能让大家都稀里糊涂地流传这种传言而不知就里吧。

据笔者调查,元青花全世界共有300件的说法,似乎始自20世纪90年代。这种说法有一个演变过程。

最初是20世纪70年代,日本著名古陶瓷学家三上次男在《陶瓷之路》(胡德芬译,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一书中提到元青花的数量,他说:“一进陈列室(土耳其托普卡帕王宫博物院)马上就可以看到从十三世纪下半叶南宋至元、明时期的各种色彩美丽的青花瓷,花纹四分精美,令人赞叹的大盘和碗。完整的元代青花在世界上为数不多,据说总共不过200件左右,可这里就集中了八十多件。”他这一说法是根据国际学者对世界一些著名博物馆(约20个博物馆)所收藏的元青花瓷统计而成;当时中国还处于动荡发展年代后期,对元青花尚无认识,国内情况也相对封闭,所以三上次男对中国国内元青花的情况也不了解,在书中欠缺了中国国内的元青花数量。

当时,国内经过规范科学考古发掘出土的元青花瓷(至正类型)的确不多,对元青花有深入研究的人基本没有(国内对元青花的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开始起步)。

image.png

至正型元青花象耳瓶

人们能确定元青花,基本是根据考古地层学和同出器物的类型学来确定;对元青花的鉴定标准,也基本未掌握。据考古报告或简报统计,出土有一百多件,被国内各省市博物馆收藏。

到了20世纪90年代,国内文博界有学者在日本学者三上次男所说的世界元青花有200件的基础上,开始加上中国国内馆藏的出土和征集到的元青花计有100多件的数量,估算起来有300件。最先在央视公开说元青花全世界有300件的人,应该就是英国牛津大学考古系的蒋奇栖博士(后为易拍全球的CEO兼总经理)。蒋奇栖女士根据世界一些著名博物馆(约20个博物馆)所收藏的元青花瓷,再加上中国国内文博系统所藏有的元青花瓷的数量,估算一下,明确得出结论说,“元代青花瓷这个题目,是因为中国的元代的青花瓷就是现在所知的存世只有300件,而且这些好的、重要的瓷器都没有在中国,而是在国外”。

显然,蒋女士由于了解外国博物馆内元青花瓷藏品情况,因而对国内尚且还不太了解元青花的那些文博界专家而言,无疑就有了“话语权”;加之她的说法又与国内一些对元青花有所研究的专家的看法相一致,因此国内文博界普遍认可了蒋女士这300件元青花的说法。

近年来,由于国内又陆续考古出土一些元青花,文博界里有人就推算得出“元青花全世界有400件”的结论。

二、对元青花300件说法的质疑

“元青花全世界只有300件”这种说法的立论是不对的,仅以当时全世界的一些著名博物馆(当时国内外的许多私人博物馆、古董店、收藏家的元青花藏品均被排除在外)和国内国有博物馆所收藏的元青花瓷合计有300件左右就地得出全世界的元青花瓷实际存量仅仅只有300件的结论是轻率的。以点代面,以局部代表全部而论,是非理性的,所以300件之说,犯了逻辑错误。

那么,国内外元青花瓷到底有几多?

实际上,元青花全世界300件、400件之说,是经不起推敲的。海内外民间藏家所收藏的元青花瓷,就远远大于此数。

著名收藏家孙欣统计的近十六年来的元青花市场拍卖情况:16年来(至2009年)国内外拍卖公司共拍卖元青花566件,成交204件,其中国外拍卖公司(苏富比、佳士得为主),拍卖88件,成交37件。国内实际成交204件,成交额76247万元,平均每件成交额373.25万元。

在国内文博界盛传全世界元青花只有300件、400件的时候,国内外居然能达到上拍元青花566件成交204件元青花的事实说明什么呢?要知道,国外那些有政府、财团、基金为背景的著名博物馆和国内国有博物馆藏的元青花是不会进入拍卖市场赚取利润的。这只能说明,除了那300件、400件所谓的“全世界元青花藏品”之外,还有为数不算少的民间元青花藏品正在拍卖市场上流通。如果将二者数量相加,岂不快到1000件了?

何况,能够上拍的元青花数量,只占元青花存世量的很少一部分,这个道理,不言自明。

无怪乎,海外华人收藏家宁志超爆料,元青花光美国的几个大收藏家每人都有几百件。

十多年前,在大家都对元青花缺乏了解之时,说全世界元青花只有300件的结论虽然轻率,但还情有可原。十多年过后,国内元青花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的时候,特别是人们已经通过伊朗、土耳其博物馆藏元青花以及国内博物馆藏元青花的对比研究弄懂元青花瓷器的鉴定标准之时,对大量“非婚生”元青花已经有了较为清醒的认识之时,如果还把“元青花全世界300件”作为金科玉律,奉为圭臬,甚至以谬传谬,误导他人,显然就极不合时宜了。

三、元青花存世量的判断依据

说元青花全世界存世量远远超过300件的判断,还得到如下理由的支持:

(一)、元青花的类型较多

仅江西景德镇窑口生产的元青花,按考古学划分,就有四个类型,即现代学者所说的“至元型”“延祐型”“枢府型”“至正型”元青花瓷。其中湖田窑-落马桥窑生产的可谓是典型元青花瓷(为伊朗、土耳其等中东西亚一带的定烧器),也与英、美、日、法、印度、伊朗、土耳其等国家馆藏“至正型”卵白釉青花瓷挂上钩;而景德镇南河北面窑口生产的“延祐型”元青花也与东南亚诸国馆藏和出土的青白釉青花瓷或卵白釉元青花小件器皿挂上关系。

上述类型,除了“至元型”(主要为民间生产,多为宗教信仰器物)“枢府型”(主要为官府生产,多作元朝统治者的赏赐器,在元代中亚各汗国的相关壁画和绘画中,我们常能见到这类器物)外,其余皆是外贸类型,需要保持一定的产量才能有盈利;不可能只烧少量的瓷器就停烧。至于江西最早的元青花类型,即临江古窑生产的“外龙泉内青花”类型,以及元代晚期出现的江西窑口“古相·博陵第”类型和更晚的元末明初类型,也都不可能只烧少量的瓷器就关闭窑口。

image.png

至元型青花瓷

(二)、外销元青花的分布地点多

一般来说,能烧制精品大器的窑口,在元代,主要是北方的耀州窑系、钧窑系、磁州窑系、定窑系,南方的江西景德镇诸窑、浙江龙泉窑系。

元代外销瓷主要是钧窑和龙泉窑、景德镇窑系,钧窑和龙泉窑当时虽是外贸却只烧青瓷,不烧青花瓷,而且主要销往朝鲜半岛和日本、琉球群岛。而青花瓷的销往的地域要广泛得多。根据国外博物馆藏品和元代汪大渊《岛夷志略》一书记载,元代青花瓷(“青白花瓷”),其产地也很明确,史籍均记载为饶州(景德镇)。

元代青花瓷主要由海上丝绸之路输入西亚、中东的土耳其、伊朗等地,南欧的西班牙、意大利等地;陆路主要输入俄罗斯黑海流域和靠近中亚等地,以及印度、泰国等地。上述地区是大型元青花的传统输入地。输入东南亚诸国的主要是“延祐型”元青花,即小型元青花,通常是海运,销往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等地。上述地域都出土或保存有一定量的元青花,足以说明元青花是相当受欢迎的外销瓷器。

image.png

延祐型青花瓷

(三)、生产元青花的窑口较多

文献记载,元代烧瓷窑口有300多个。以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元青花产地较多,产地主要为江西、浙江、云南等地窑口,如江西就有景德镇窑口、抚州窑口(南城窑、南丰白舍窑)、吉州窑(永和窑、临江窑)等窑口;浙江有江山窑;云南有建水窑和玉溪窑。当然,浙江江山窑的元青花,笔画简单、用浙江钴料;云南玉溪窑、建水窑的青灰青黄的釉面、偏黑偏灰的青花发色,与典型的元青花中的“至正型”差别是有的,但将它们归入元青花是合理的,也是符合考古学分类和断代的。

同时,我们也不排除相邻江西抚州一带的福建武夷山窑口(如建阳窑),以及闽、皖、赣三省交界处的窑口(如广昌窑、临川窑)生产至正类型元青花瓷的可能性,因为那一带盛产优质瓷土,燃料充足,而且江河交通方便,靠近出海口,又与江西景德镇、抚州等窑口相邻,受外销元青花瓷盈利的影响,它们完全具备生产元青花出口瓷的条件。

以逻辑常识判断,元代历时约一个世纪,众多的窑口都生产元青花,数量一定不会少。

(四)、元青花以窖藏形式出土多

据考古资料看,出土元青花大多出自窖藏。如江苏省丹徒县大路公社元代窖藏瓷器、江西高安元代窖藏、保定市元代窖藏、北京旧鼓楼大街豁口东元代瓷器窖藏、河北定兴县南关元代窖藏、内蒙古林西县元代窖藏、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元代窖藏、内蒙古集宁路古城遗址三处窖藏,等等。上述窖藏出土的元青花瓷器,是目前考古出土元青花瓷中的主要部分。据闻,目前在市场上流通的、非考古出土的元青花,也大多是出自窖藏之中。

窖藏器物,少则几件,多则数百件,几十件是常态。古人以窖藏的方式掩埋元青花,显然是有意为之。元末战乱和明初的禁令(朱元璋颁布严酷的“御制大诰”),都是元青花何以大多为窖藏的原因。不管怎样,元青花是得到当时人珍重保存的,这是不争的事实——此举足以避免了元末明初战火和兵荒马乱造成的破坏。元青花多以窖藏的形式出土,再次反证其存世数量绝不可能稀少。

(五)元青花的用途较多

这也是国内元青花存世量较多的原因之一,因为用途多,意味着需求量较大。

江西景德镇窑以及其他窑口生产的元青花瓷,除去外销和赏赐器物,其遗存下来可能有如下几种情况。

1、因为审美喜爱而烧造保存元青花。在元朝任职的蒙古贵族、西域色目人,在中国境内经商的西域商人,其审美趣味自然与中亚、西亚人相同,喜欢元青花瓷是必然的,他们因为战乱(元代的农民起义战争和民族战争等)而将自己喜爱的、不便带走的元青花瓷(枢府类型和至正类型,多为生活用瓷)埋藏在地下,这就是目前考古出土元青花瓷特别是精美的制品多出自元代窖藏的缘故。

如江苏金坛发现的窖藏,五十余件金银器是装在一个青花云龙纹大瓷罐内。这些金银器造型生动,技法多样,工艺精湛。其中一件银盘刻有阿拉伯回历714年11月的纪念款,这年即元延祐元年(1314年)。这个窖藏,显然是某位阿拉伯商人所珍爱的物品。那些出土元枢府类型青花瓷,即比较精巧的器物如高足杯、双凤匜、执壶、梅瓶、玉壶春瓶之类器物的窖藏,应该是那些色目人官僚的珍藏。

image.png

枢府型青花执壶,青花高足杯,枢府型青花盏、托

2、因为宗教信仰而烧造的元青花瓷。这类瓷器中,既有本土信仰产物,也有受元青花特别是至正型外销瓷多为神庙用器(主要是为伊朗、土耳其等地神庙定烧的供器、祭器,或者是仪式用器、食器)的影响所烧造的瓷器。国内佛教、道教的信众在景德镇窑烧的元青花瓷,如浙江杭州市至元丙子年(1276年)纪年元墓出土青白釉观音坐像,江西九江有延祐己未(1319年)纪年元墓出土青花塔盖瓷瓶,江西丰城县凌氏墓出土两件有“大元至元戊寅”( 1278年)铭文的青花釉里红四神盖罐、青花釉里红楼阁式瓷仓,这些元青花瓷都是本土信仰的产物。又如20世纪20年代,原供奉在北京智化寺的一对青花云龙纹象耳瓶,其颈部记有62字铭文:“信州路玉山县顺城乡德教里荆塘社奉圣弟子张文进喜舍香炉、花瓶一副,祈保阖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帅打供。”类似的元青花瓷,有四川三台县元代窖藏、江西萍乡市元代窖藏、江西九江至正十一年(1351年)纪年元墓出土青花双耳连座香炉等,这些窖藏出土的元青花瓷,多为焚香的香炉和象耳瓶之类器物,应为专供寺庙所用而制作的青花瓷。估计国内这类元青花瓷有一定的存量。

3、元政府和军队所定烧的储酒器。因为元人均嗜酒,军队更甚,宴饮必不可少酒,所以才窖藏元酒备用。由于储存白酒的温度、湿度和微生物等环境需要,酒窖一般都设在洞里或地穴,有较深的埋藏。如果出土,必然是大批量的发现。由于元青花瓷器是釉下彩,相较釉上彩不怕土沁,故多用为窖藏储酒器。近年来我国北方山西内蒙交接处和南方的江西、安徽、福建甚至云南等地都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元酒盛储酒器,大多是元青花瓷 (现在市面上也有不少景德镇或其他地方最近生产的假冒元酒,其盛储酒器和封口方式必须要加以认真辨别)。这些元青花储酒器,因为大多与元末战争有关,所以器物上的图案多是与战争和谋略有关,如春秋战国故事、秦汉战争故事、三国故事,等等。反映了元末当时武人对名将高士的崇拜和敬仰。估计这类元青花瓷制作的储酒器的存量相当可观。

4、汉族官吏和士人所用的或定烧的元青花瓷。这类瓷器,相对而言,数量较少。如饮酒具、食具、茶具等生活用品,文房用具等,多为实用性器物。这类器物的考古出土,如南京市北郊中央门外眀汪兴祖墓出土的元代青花高足碗、江西波阳县元墓出土青花带座梅瓶、浙江杭州市瓷器窖藏的青花笔架水盂等。估计这类元青花瓷的国内存量不很大。

5、元景德镇窑的延祐类型青花瓷,也是用于百姓的实用器,除了有部分外销外,主要是留存于国内,由于它们大多是以窖藏或墓葬的形式埋藏,批量和零星发现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四、元青花存世量判断需要注意的问题

国内的元青花存世量,著名收藏家许明博士根据他对国内大收藏家藏品的统计,认为元青花国内至少有15000件;而有的藏家认为达到30000件甚至更多。这和文博系统“元青花全世界300件、400件”的判断相差太大,似乎有云泥之判。

如此之大的判断差别,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相关方面涉及利益而有意无意无视民间元青花存在。这样在统计元青花的存世数量上就无法做到客观、公正。迷信外国学者,思想僵化,人云亦云,也是错判的原因之一。

其次是人们对元青花的鉴别路径有分歧:一方固守陈规,只以目鉴,靠自己的感觉和有限见识来做决断;而另一方则是在目鉴的基础上加以微痕鉴定和机检,利用标型学但不唯标型器,力求综合鉴定;这样的鉴定方法决定了双方对元青花瓷器的真伪认定差异较大。所以反映在元青花的存世量上的判断的差异也很大。

再次,明清时期仿元青花的器物也在市场流通,这也增加了人们对元青花存世量判断的难度。目前市面上和藏家手中的元青花,真品的确数量不少,但也有一些是还未真正甄别出来的老瓷器:即许多人认定为元青花的器物实际上是明清时期仿元青花瓷器,这类老仿元青花有相当数量留存,也常被一些人鉴定为赝品。

目前在元青花鉴定中所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并不是近十多年生产出来的仿元青花和赝品(这类仿品相对容易鉴别),而是那些具有“老气”老化痕迹明显的明清仿元青花瓷。中国历来有后代仿前朝器物的惯例,自明代宣德开始,仿元代瓷器就已经出现,主要是青花和青花五彩器,明代正德、嘉靖、万历,以至清代和清末民初,都有仿元青花的现象。当今有人说自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是没有仿制元青花瓷的,这一说法,纯粹是臆说,毫无根据。

清代文献《天咫偶闻》上就有清人仿制元瓷的明确记载:“近年都中忽出伪元瓷,其釉水棕眼、沙底铁足,一一逼真”。清人徐珂的《清稗类抄选》一书中也有同类记载。笔者就亲眼见过仿元青花五彩的明代宣德青花五彩罐,见过有八思巴文(古波斯文?)款的明代嘉靖仿元青花瓶和清末民初福建会馆款的仿元青花梅瓶。由于一些专家和收藏爱好者,对此情况并不了解,往往将那些明清、民国时期仿制的“元青花”视为“赝品”;而一些偏重于瓷器微痕研究的藏家又根据这类“元青花”有老气不是新东西而将其归入元青花之列。

关于明清两代都在仿制元青花,这是目前国内鉴定专家和收藏家都还未认识到的问题。当前,有必要对存世的元青花瓷作认真地甄别,之后才能对元青花的存世量作出评估。眼下要估计国内元青花的存世量,看来还需要一些时间,但全世界元青花决不会只有300件、400件,这是毋庸置疑的。

五、结语

江西抚州窑口、景德镇窑口、吉州窑口生产的元青花瓷,以及赣、皖、闽交界处的瓷窑,构成了我国元青花瓷的主流,它既是外销青花瓷的主流,也同样是国内元青花瓷存量的主流。至于浙江江山窑、云南玉溪窑、建水窑等窑口生产的元青花瓷器,构成了元青花的支流。

无庸讳言,元青花瓷中的精品,特别是至正型青花瓷,过去多流传于国外,国内公立博物馆所收藏的同样类型的元青花瓷藏品确实不多。不过,近十年来国内至正型元青花大量面世,正在改变人们以前的看法,大量精美元青花在国内的事实,让“这些好的、重要的瓷器都没有在中国,而是在国外”的论断彻底成为历史。


编辑:杨俊康

统筹:庄洪海

校对:刘全海

审核: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