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民藏诗选》栏目,旨在展示中国民间收藏者的文化热情与文学才华,通过诗歌这一艺术形式传达他们对于收藏品的理解和感悟。我们将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民间收藏者,以诗歌为媒介,讲述他们与收藏品之间的故事,展示他们的文学才华和文化追求。我们相信,中国民间收藏者的诗歌创作将会是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激发人们对历史和文化的热爱和关注。同时,我们也郑重提醒,栏目文章仅作为民间收藏爱好者的内容呈现,藏品真赝请读者自辨。
蕙兰芳引 ·薪胆向谁
作者:尹玉峰(北京)
薪胆向谁?放歌去、浪犁千朵。蔺卿赴强秦,怀壁一争城座。凛然气概,人壁在、力将秦挫。美玉归赵国,返璧圆时歌贺。
国宝奇珍,透明温润,月颊羞裹。驱人渐迷离,恍现丽人婀娜。宫墙悬月,疾风雨过。梦也迷、乡国万家灯火。
古香慢 ·谷辉水媚
作者:尹玉峰(北京)
谷辉水媚,埋玉藏珠,芳透山土。海吻桑田,但见凤翔蝶舞。天籁颂星明,念无止、银河雀语。晓晴流韵丽楚楚,普天共渡云渚。
赞一个、霞烟千缕。心历流年,风物前睹。恰好临窗,灿灿彩颜盈户。冉冉照人寰感天地、心归所属。玉冰清,尚其志、旷怀情愫。
民间收藏之玉璧(作者供图)
【观点链接】
从和氏之璧说起
曾爱兵
“和氏璧”,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宝物,其真实性和历史地位一直是学术界和民间热议的话题。据传,这件宝物在近三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或隐或现,引发无数政治事件和社会传说。
“和氏璧”最早见于韩非子所著的《韩非子》一书中,其故事背景可追溯至公元前675年。韩非子通过“卞和献璞”的故事,旨在反驳当时旧贵族对法术推广者的排斥。然而,关于“和氏璧”的具体来历和历史变迁,史料记载并不明确,使得其真实性成为谜团。
近年来,随着“和氏璧”在民间的“现身”,学术界对其展开了新一轮的探讨。有学者指出,历史上关于“和氏璧”的记载多源于传说,缺乏确凿证据。同时,也有观点认为,“和氏璧”可能是后人对“卞和献璞”故事的误解或夸大。
据传,秦始皇曾将“和氏璧”制成玉玺,象征着皇权。这一说法虽广为流传,但同样缺乏史料支持。从秦朝到清朝,关于“和氏璧”的传说与政治权力紧密相连,成为皇权象征的一部分。
尽管“和氏璧”的真实性受到质疑,但民间对其的追捧和收藏热情不减。市场上出现了多种自称“真品”的“和氏璧”,其真伪难以辨别。学术界呼吁,应对这些所谓的“和氏璧”进行科学鉴定,以还原历史真相。
“和氏璧”的传说和历史地位,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和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无论是作为历史之谜,还是文化符号,“和氏璧”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尊重。
编辑:杨俊康
统筹:庄洪海
校对:刘全海
审核: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