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介绍

夕云说玉:夏商周玉器的文化意涵与文明特质

发布时间:2025-03-31 09:38:14 | 来源:中国网 · 中国民藏 | 作者:王夕云 | 责任编辑:杨俊康

【编者按】

随着时代的发展,民间收藏者们已经由单纯的“收藏”转变为“研究”。他们个人的习得过程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文化观察视角。本栏目致力于记录这些民间收藏者的故事,展示他们如何通过收藏品进入文化探索的世界。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让读者了解到,收藏不仅仅是物质的积累,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理解和对世界的感悟。希望这个栏目能够激发更多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以及对中国民间收藏业态的关注。同时,我们也郑重提醒,栏目文章仅作为民间收藏爱好者的内容呈现,藏品真赝请读者自辨。

夏商周玉器的文化意涵与文明特质

夏商周三代的青铜礼器如鼎、簋、觚、尊等,作为敬天法祖、礼神祈福的礼仪器物,其艺术形象与神圣性通过精工玉器得以具象化表达。这些礼器所蕴含的"神"之双重意涵,既体现了东方哲学中"天人合一"的主体性思维,也承载了精湛工艺与审美意趣的完美融合。三代礼器的艺术创造所彰显的"神韵",既是先民艺术精神的结晶,亦蕴含超凡技艺与文化智慧,对后世玉器艺术的审美理念与工艺传承影响深远。

从社会发展进程考察,夏商周三代虽政治体制各异,但均沿着礼制文明的演进路径发展。关于"文明"的全球性定义虽众说纷纭,但对于中华文明而言,其独特性恰在于物质文化与精神信仰的高度统一。以古代玉器为例,其物质遗存不仅反映了先民的物质生活需求,更承载着精神世界的宇宙观与价值观。玉制礼器作为沟通天人的神圣媒介,在实用功能上承担祭祀天地人神的仪式功能,其形制与纹饰则折射出当时的社会等级秩序与文化信仰体系。

当我们审视夏商周玉器时,其作为权力象征与财富标志的物质属性,恰是早期国家形成期礼制构建的物质化呈现。这些礼器所凝聚的工艺美学与文化智慧,映射出中华文明在礼乐传统奠基期的辉煌成就,彰显了早期华夏文明在礼制构建与艺术创造方面的卓越贡献。这种物质与精神的双重维度,构成了中华文明连续性与包容性的重要基因,为后世礼乐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编辑:杨俊康

统筹:庄洪海

审核: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