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热点
文化赋能 激发乡村活力
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振兴村新建了初心广场、初心园、党群学教室、村史展览室、家风家训馆、百家姓馆、中国村志收藏馆、振兴剧院、综治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村级活动场所,持续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成为全国文明村镇。
古画中的消夏文化
在热浪中,如何愉快地摆脱灼热焦躁,忘记酷暑,古画中的消夏场景正是为我们展示了古人在物质和精神上种种消暑之法,更呈现了丰富的夏日悠然时光。
走进“不朽的玉甲——中国汉代文物精品展”
中国网 · 中国民藏
各地小众而有特色的博物馆
中国网 · 中国民藏
中国国家版本馆首批版本捐赠入藏仪式在京举行 张建春出席并讲话
中国网 · 中国民藏
暑期“博物馆热”持续升温折射了什么?
场馆入口处观众队伍蜿蜒曲折排成长龙,展厅内人头攒动……今年暑期,不少博物馆成了众多游客和市民的“网红打卡地”,人气火爆,参观一票难求。
甘肃:多点发力 让千年简牍重焕光彩
简牍是纸张普及之前中国古代普遍使用的书写载体。两千多年前的官府文书、书籍图录主要用简牍书写。20世纪以来,全国出土了数量众多的简牍,其中甘肃境内出土了6万余枚,为名副其实的简牍大省。近日,“简牍中国”网络主题活动走进甘肃,深入挖掘简牍故事。
历经两年修缮 恢复传统工艺 700岁东岳庙再迎客
8月1日起,北京民俗博物馆(北京东岳庙)及其分馆(北顶娘娘庙)面向公众开放。历时两年多的古建修缮与保护,700岁的东岳庙再亮真容。400余件(套)馆藏精品文物也再次与观众见面。
长达22.4米的《姑苏繁华图》再现中国历史繁华之貌
中国网 · 中国民藏
上半年全国规上文化企业营收同比增长7.3%
2023年上半年,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9357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3%。
国家文物局有关负责人谈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网 · 中国民藏
“后母戊”大方鼎:人类青铜文化的“中国样本”
据《墨子·耕柱》记载,早在夏启之时,鼎已被作为祭器或神器。鼎也成为中国青铜时代的典型器物,曾长期被视为立国重器,象征着国家的威仪和权力。
故宫启动古籍保护活化公益项目
加强古籍保护与活化,对于赓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故宫博物院是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之一。
传承传播并举,让古籍走出“深闺”,成为文化自信的源头
“汲古慧今”,让书写在故纸堆里的文字“活”起来,让中华优秀古籍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载体和文化自信的源头,“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探索还将持续。
中国长城博物馆海内外征集文物
中国长城博物馆举办文物藏品征集公告发布暨公开接受社会捐赠活动,正式面向海内外公开征集文物藏品,进一步推动长城文化遗产的研究、收藏、保护、阐释和展示。
陈嘉庚后人向厦门华侨博物院捐赠43件百年文物
记者从厦门华侨博物院获悉,由陈嘉庚长孙陈立人先生捐赠的一批百年文物19日从新加坡漂洋过海抵达厦门港,这批别具南洋风情的文物日后将在华侨博物院面向市民展出。
范勇:文物鉴定是一门亟待完善与提高的技术学科
中国网 · 中国民藏
明玉山子“百步松岩图”艺术鉴赏
中国网 · 中国民藏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
各地各有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精神
中国文房艺术展亮相工美馆 再现“四宝”跨越时空的美
“赓续文脉——中国文房艺术展”7月6日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幕。
1  2  3  4  5  6  7  8